要说美食排行榜,9、10、11月份产的大闸蟹绝对榜上有名。这是时候正是新鲜蟹上市的季节,蟹黄流油,蟹肉鲜美,光是看着就会不自觉流口水,更不要说吃起来,绝对让你的舌头过瘾回味。不过,大闸蟹是寒性食物,虽说富含蛋白质,但身上也有很多不能吃的地方。
有的大闸蟹蟹黄中间会有黑色,看着怪瘆人的,也不知道能不能吃。其实蟹黄中间的黑色是蟹胃,蟹胃大多数都被蟹黄包裹着,平时在外面吃的大闸蟹都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清水喂养,胃内食物消化完全,都排干净了,因此,蒸出来的大闸蟹蟹黄金黄,中间的胃也瘪成了淡黄色的糯性皮膜,不影响食用。

不过蟹黄变黑也有其它原因,例如有的蟹胃中间还包含有砂石、昆虫、水草等食物残渣,很不干净卫生,不建议食用。
大闸蟹的外壳是由矿物质构成,随着生长会蜕壳更换,新的壳在旧壳下形成,开始初期就是软壳内膜状态,并且颜色漆黑,这种大闸蟹直接蒸熟,内膜会覆盖在蟹黄上,看起来是蟹黄变黑,可以食用。
经常自己蒸螃蟹吃的人都知道,只有母蟹会出现蟹黄变黑的现象,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蟹黄中的受精卵发育完成,已经开始向小螃蟹转变,黑多黑色素、花青素等成分聚集在蟹黄上,出现蟹黄发黑,这种也是属于可以食用的。
螃蟹自身是淡水污染的处理者,能有效地清除淡水中的淤泥和污渍,这些污渍会进入的螃蟹的身体内,大多数是聚集在蟹鳃、蟹心、蟹胃等位置,但若是螃蟹提前死亡,再进行蒸熟,污染物就会扩散到蟹黄、蟹肉等位置,出现蟹黄发黑,这种螃蟹不能食用。
吃蟹的门道多得很,不注意的话可能会吃伤身体。所以,如果想了解更多吃蟹的知识,可以在下方留言,小编会及时为大家送上的。